新加坡肉骨茶 肉骨茶是用草藥、肉骨,香料包和蒜頭,慢火燉煮排骨與肉塊的美食,上菜時通常會附上一碟醬油,並佐以白飯。 這道菜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來自中國泉州的秘方,也有人說是移民至新加坡的福建人所發明的。無論如何,肉骨已經成了新加坡人最常吃 的早餐之一;吃碗肉骨茶,再開工。 我們熟悉的蘿蔔糕是切成一塊塊用煎的。在新加坡的炒蘿蔔糕,是用鏟一邊炒蘿蔔糕一邊將它切成大小不一的塊狀,起鍋前還打上蛋花,加上菜脯,淋上蔥花。令人驚奇的是,炒蘿蔔糕並不會變成想像中黏糊糊的,反而吃起來有種爽口的鬆脆。 這是一道受歡迎的華人小食。以往是當早餐吃,現在任何時候都可吃到。源自潮州籍,當初是以煎炒形式出現,直到70年代期,一名聰明的小販把它炒成鬆脆,如薄煎餅。跟著,香港點心師父則把它拿來蒸熟,配以經過調味的醬料一起吃。 炒粿條的作法,以大量的海鮮、豆芽菜、還有臘腸下鍋熱炒。炒粿條好吃的秘訣,就在於一次只能炒一盤的量,因此越好吃的炒粿條,往往客人排隊的隊伍會越長。 這道菜原是窮人吃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人們開始在粿條中加入不同的材料。炒粿條現在已經成為新加坡人最愛的其中一道風味小吃。 辣椒蟹、黑胡椒蟹也是新加坡馳名的國菜,最早是在50年代,經營海鮮攤的徐炎珍與林春義夫妻檔,首創以辣椒湯汁烹煮螃蟹,因此大受歡迎。 黑胡椒蟹則是在80年代興起的新吃法,以大量黑胡椒拌炒,一樣叫人胃口大開。 通常是採用新鮮肥美的螃蟹配與辛甜的濃稠醬汁煮成的。要品嘗這道風味小吃最好是動用自己的手指,才能吃出一番風味。您還可將那令人垂涎的醬汁配與白飯、法國麵包或中式煎饅頭沾著吃個痛快! 提到魚頭,常見的吃法是砂鍋魚頭,不過在新加坡卻是咖哩魚頭,而且還是印度菜。有趣的是,在印度卻很少人吃魚頭,因此咖哩魚頭可謂是新加坡專屬的印度菜。 這道菜的來源也眾說紛紜,一說是移民到此地的印度廚師,發現當地華人嗜吃魚頭,於是靈機一動發明了這道菜。但也有另一故事,在英國統治新加坡的時代,派駐在此地的軍團無意間從印度帶來食譜,流傳至今。 相傳是從海南島移民來此的居民所發明的。米飯中要帶有雞油的香氣,雞肉滑嫩,沾上辣椒醬或醬油,是海南雞飯的特色。 這道公認的“國家菜餚”,在新加坡的任何角落 (包括酒店咖啡餐廳) 都可吃到。這道美食源自中國海南,到了新加坡,經過各種烹調飲食文化的薰陶影響形成了據有獨特本地風味的“新加坡海南雞飯”。 印度煎餅是地道新加坡印度人的小吃。適合於早餐、午餐、晚餐或宵夜享用。無論任何時候它都是新加坡人的最愛!您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口味,如普通煎餅或加入雞蛋和洋蔥的煎餅。您如敢於嘗試其它獨特味道,則可選擇在煎餅中加入乳酪或冰淇淋。 「囉口惹」是馬來文,其實就是「大雜燴」。這道風味小吃源自印尼的蔬菜沙拉。經過本地華族小販的改創,成功的在這道小吃中加入了油條、燻墨魚、豆蔔,甚至皮蛋,變成本地人愛吃的一道小吃。爪哇式的囉口惹材料是以水果和蔬菜為主。 新加坡沙爹肯定是絕大多數旅客最喜愛品嘗的其中一道本地風味小吃。沙爹原是傳統馬來美食, 可是漸漸地, 土生華人和華人也開始學做沙爹。
先將肉塊加入醃料腌泡30分鐘。過後將醃泡好的肉塊串在竹枝上。接著把串好的肉塊放到燒烤架上或烘爐的上層 (2400C) 燒烤每一邊,5至7分鐘。在燒烤時,不時往肉串上澆油,以保持滋潤。沙爹烤熟後配以花生醬、黃瓜和洋蔥即可享用。
叻沙是新加坡道地的料理,以椰漿的鮮味加上辣椒油的辛辣去熬煮濃稠的湯頭,再加上豐富的海鮮配料,蛤、蝦子再配上米粉,吃起來香味撲鼻又過癮。 |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新加坡美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